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奇点之光Smart Money如何布局前沿科技投资
来源:万博appmanbetx官网登录    更新时间: 2025-02-21 16:38:27 访问次数: 1

  融中2025(第14届)中国资本年会于2025年1月16-17日在北京举行,探讨前沿科技投资趋势。

  2.与会嘉宾包括达泰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李泉生、上海国和投资总裁程放、唐兴资本创始合伙人及董事长宫蒲玲等。

  3.他们认为,前沿科技投资需关注技术领先性、前沿性、可持续创新性、行业认知和产业落地能力。

  4.此外,嘉宾们分享了在人工智能、安全科技、干细胞等领域的投资布局和展望。

  近年来的技术融合和突破,我们已可以清晰地感受到AI革命的指数级趋势。创投行业,作为技术革新的瞭望者、经济繁荣的推动者、社会进步的参与者,站在新技术转捩和新周期转换的关键时刻,在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全新地图面前,成为奇点醒客,除此我们别无选择。奇点临近,我们目光炯炯;时代醒客,我们坐到一起,成为产业投资的引领者、创新企业的陪伴者、新世界的缔造者,把目光投向更远的远方。

  2025年1月16-17日,北京。在新年的起点上,由融中财经、融中咨询主办的融中2025(第14届)中国资本年会盛大举办,汇集投资机构、宏观大家、明星热点企业对未来投资和科技进行深度思考,临界觉醒,畅享无限可能!

  会上,由达泰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李泉生主持,上海国和投资总裁程放、唐兴资本创始合伙人及董事长宫蒲玲、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国科创投总经理及北京创投协会会长刘克峰、海尔资本管理合伙人张嘉诚作为嘉宾以“前沿科技投资,奇点之光,Smart Money如何布局前沿科技投资”为主题进行讨论。

  李泉生:感谢主持人,各位朋友们早上好,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在今天展开讨论,希望各位嘉宾都能够在会上积极分享干货。接下来请每位嘉宾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程放:谢谢主持人,很荣幸参加此次论坛,我是来自上海国和投资的程放。上海国和投资是上海国际集团的战略持有机构,上海国际集团作为上海市金融控股平台,近期新增市值管理功能。支持上海90多家国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国和投资成立15年,从现代服务业转型至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赛道,去年开始关注未来产业,尤其是国家关注的颠覆性技术。依据上海及国家政策,我们成立了国和未来产业创新中心,这是一个开放式创新中心,获浦东新区授牌,目前浦东共有103家此类中心。围绕投早、投小、投硬趋势,去年我们在人工智能赛道设立主题基金,近期又发起安全科技基金,因安全与发展现已成为重要主题,安全在GDP成本中占比重大,我们也在该领域布局。

  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我们同样进行了布局。在干细胞领域,我们的技术水平与美国相当甚至更优,且持续关注该赛道,因未来生物医药发展迅速,政策支持力度大。今天分享前沿科技,正契合国家鼓励的大趋势。

  宫蒲玲:大家好,我是唐兴资本的宫蒲玲。唐兴资本2019年成立,多年来一直秉承硬科技投资理念,四五年间管理规模达30多亿。目前在北京、苏州、西安等地布局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西安是大本营。近年来,我们助力四家上市公司取得佳绩。

  去年是我二次创业压力最大的一年,对投资人和资本高度负责。上半年投资迷茫且谨慎,坚持原则积极审慎,看的项目是往年的三倍,实际投资仅三分之一,优中选优。可喜的是,年底盘点时,这些精选企业特色鲜明,与前沿科技主题紧密相关。

  李丰:感谢融中的邀请,我是来自峰瑞资本的李丰。峰瑞资本是早期投资机构,成立于2015年,过去九年投资策略较为稳定,大概70%的资金投向首轮。除2021年外,每年投资速度基本一致,每年投资二三十个新项目。过去一年,尽管整体形势不易,但从2024年9月起,有些早期估值在1亿到数亿的已投项目新获融资的速度加快,每周例会都有多个已投项目通报新融资,不知是年末效应还是有基金在积极筛选估值合适的项目。

  从投资方向看,有三个领域较突出:一是我们投资了多个天使轮阶段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项目;二是最近很火热的异构化ASIC(特定应用集成电路)芯片,我们投了几个定制化AI芯片项目;三是刚交割完的一个项目,结合生物与AI来复现AlphaFold3。这三类项目都很有意思,稍后会促进分享。

  刘克峰:很高兴再次受邀参加融中年会,感谢融中提供交流平台。国科创投作为中国科学院体系的CVC,成立已有近八年时间。我们定位于投早投硬,负责院内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围绕中国科学院早期硬科技成果进行孵化转化,目前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都有布局,已投项目超过九百个,其中两百多个是中国科学院体系项目,覆盖了四十多家科研院所。

  2024年,我们公司的出差次数和总里程较2023年增加了20%。在全国各地奔波,在此期间有三个感受:一是行业同仁比以往更加勤奋;二是国家和地方推出了众多政府引导基金,我们作为GP要积极把握这些机会;三是项目投资的时间在拉长,还在于前沿科技的项目较为“硬核”,在尽调投决的过程中需要更加审慎,展示出GP的专业能力。这是去年的总体感受,谢谢大家。

  张嘉诚:感谢融中搭建交流平台,我是来自海尔资本的张嘉诚。海尔资本作为海尔金盈旗下股权投资平台,是具有差异化优势的CVC,专注于智能科技和医疗健康进行产业投资,围绕集团产业做相应的上下游产业链以及延伸的投资布局。

  2024年虽辛苦,但海尔资本的产业投资之路步履不停。在募资难的背景下,成功落地并完成到资十亿产业基金,两支存量基金二期资金到资。2025年,海尔资本将面临新增投资、布局更多产业的挑战。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坚守目标,深耕产业投资、培育产业生态。

  李泉生:大家好,我是达泰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泉生。我们专注于AI与半导体产业的早期投资,团队多来自清华和交大。去年新投资项目较少,主要围绕前期布局,如2019年起投资的瑞莱智慧及衍生的生数科技。此外,我们投资的燧原科技作为英伟达云端算力的国产替代,IPO前融资超20亿,自2018年成立以来累计融资98亿,是去年的亮点。

  去年还涉足低空经济风口,与赛富阎燚共同投资的北航团队创办的无人机飞控模块公司拓攻科技,在低空经济热潮中,其飞控模块出货量占市场一半,去年收入大增数千万。

  李泉生:前沿科技和硬科技是创投、私募圈的热门话题,也是本次年会圆桌讨论的重点。接下来请各位嘉宾分享各自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布局、选择原因及投资逻辑。参与者包括海尔等CVC,国和、中科等国有背景机构投资人,以及宫总、李总等民营背景投资人。

  张嘉诚:感谢主持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是国家战略支持的方向。海尔资本作为产业资本,肩负着为集团充当“前瞻性系统化布局的触角”的重要职责。

  我们的投资领域聚焦医疗健康、智能科技以及集团持有产业等。除关注科技项目技术上的含金量外,更看重产业应用。许多科技项目虽技术前瞻,但市场薄弱,长期无收入利润,需持续投入和融资。作为CVC,我们围绕集团产业做相应的上下游产业链以及延伸的投资布局,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及系统化机遇,并寻求产业验证,让优质项目与产业资源产生交集,共创共赢。

  在项目评估上,我们注重技术与团队实力,更看重项目与产业的结合点。例如,集团在医疗领域有三家上市公司,覆盖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血液制品、生物制药。我们主要看项目能否与产业赋能互补甚至合并。虽然在投资时就确定退出方向很难,但这一直是我们的努力方向。2024年,我们与产业投资并购部门合作,对一些尚无收入但有潜力的项目进行初期布局性投资,随着项目发展,将其纳入上市公司,完成退出并回报LP。

  刘克峰:去年,我们的前沿科技投资主要围绕科学院体系的三个方向:量子科技、绿科技和科学仪器。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这方面有长期而深厚的布局。

  量子科技是国际竞争的前沿领域,得益于研究和资本支持,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处于全球第一梯队,部分技术全球领先。我们在量子计算、量子通讯、量子测量等方面均有布局,并正在与地方合作设立量子主题的基金。

  绿科技方面,我们聚焦生物质相关领域,投资了生物质乙二醇、生物质航油等能源项目,以及波浪能技术,这些领域科学院内均有很先进的研发成果,我们正在积极调研相关项目。

  科学仪器是高端前沿技术探讨研究的必备工具,当前我国部分仪器设施正面临“卡脖子”问题。去年,我们投资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质谱仪等项目,并计划加大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的投入。这一赛道虽然小众,但对国家科技发展至关重要,也需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发力。

  李丰:我们投资方向众多,其中我们投机器人的逻辑在最近一个季度我们已分享了多次,在今天的论坛中就不展开。我想讲一个生物医疗+AI相关的例子。

  2024年上半年,我们参与投资的晶泰科技在港交所上市,还刚交割了一个复现AlphaFold3且与AlphaFold3得分相当的项目。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AI和蛋白质结构预测相关的研究,这引发了一些思考。

  过去,科学大发现往往依赖于观察、测量和控制领域的进展,通过假设、观测和测量设备验证假设,形成定理定律,这是所谓的实验驱动。如今,AI相关成果获得诺贝尔奖,代表了科学发现的范式的变化——观察与测量设备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发现“因果关系”的速度,从而,数据+计算开始形成新的因果关系发现工具。

  以获诺奖的蛋白质结构预测为例。通过基因测序仪,我们也可以知道蛋白质的基因序列;通过电子衍射显微镜和冷冻电镜,我们能看到蛋白质折叠后的具体形态。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没办法完全理解它们是如何折叠成这种形态的以及为什么。

  AI for Science为科学发现提供了新的范式:通过AI和数据驱动来做预测,然后通过大量实验来验证这些预测结果。这种情况下,科学家可以直接超越人类目前对事物的理解,先得到结果。

  但这件事有两个前提,第一,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来验证预测结果,因为我还不知道因果。第二,需要大量的数据来增加预测的准确性。

  这对我国意义重大。在生物医疗领域,我国追赶美国原研的速度面临挑战,医保的硬约束也使创新药的规模受限。但我国在湿实验验证方面成本低、效率高、范围广,具体到数据,恰好中国有足够最多的设备和最多的患者,以及数据上的便利——数据流动性相对高,数据量相对大,数据相对便宜。这些形成一个循环,有望实现更好的科学创新。以生物领域为例,未来科学范式有几率发生变化,我国在其中或有较大可以借力的机会。

  宫蒲玲:从前沿科技投资角度看,我们长期坚守科技硬科技领域,恰逢国家科学技术创新良机,高度关注前沿科技投资与研究。我管理的基金中有一支科技部成果转化基金,投资项目需具备前瞻性和技术领先性,形成独特投资基因。若科技属性不足,项目对我们缺乏吸引力。

  去年虽形势艰难,我们仍坚守底线和投资原则。在AI领域,作为未来科技的颠覆性力量,我们重点布局AI基础设施,投资了与AI相关的算力、芯片、存储、通讯项目,支持AI硬件领域关键技术,如投资了FPGA智多星、老鹰半导体、紫光国芯等,为AI提供重要硬件支撑。

  新材料是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尤其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底层。多年来,我们布局众多新材料项目,关乎国产替代、进口替代,解决国家重大装备关键材料问题。去年,我们与华芯科技投资西工大刘东教授的特殊钢材料项目,有望解决高铁、航空、航发等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基础材料问题,实现C919等航空领域进口替代,培养国产配套企业。

  前沿技术应优先于现存技术,解决国家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创新、国产替代、供应链安全等痛点。我们投资的前沿技术或产品通常是唯一或少数解决方案。投资逻辑上,我们着重关注技术领先性、前沿性、可持续创新性、行业认知和产业落地能力。

  投资企业后,我们对其长期发展有信心,因需求刚性且企业工程化落地能力成熟,发展形态趋势良好。

  程放:去年,我们在人工智能、安全科技、干细胞领域进行了布局。作为金融背景的投资方,我们重视行业是否已跨越技术拐点。人工智能借助大模型已步入爆发期,投资布局可平衡风险与收益。安全科技随科技发展不断演进,从网络安全到人工智能安全,存在诸多投资契机。

  干细胞领域,国家过去十年投入大量科研经费,目前正从临床研究向产品化发展,法规完善使行业日益规范,社会认知也更清晰,具有爆发潜力。我们的投资逻辑考量是否曾布局该行业,如人工智能,我们此前已布局,现更聚焦其在制造、汽车、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各投资机构从不同视角都能挖掘到优质项目,大家可相互交流借鉴。

  李泉生:三十年前,我和程放是浦东政府的同事,我负责科技处,他负责工业处,当时这两个处主要管理产业。1996年,我们已是浦东政府的老同事,后来先后下海。程放提到的逻辑,关于如何领会政府推动的势以及如何顺势而为,都与政府工作密切相关。

  李泉生:前两个问题是必答题,第三个问题是关于AI专题。最近我看了麻省理工的科技评论,他们年年都会预测下一年度的突破性技术。2025年列出了10个突破性技术,其中一半与AI相关,包括大模型、小模型、无人驾驶等。

  李总,你刚才讲的AI怎么跟生物医药创新相结合话题很有意思,请你继续扩展一下;刘总,顺便讲讲中科院系统在AI上是怎么来投资组合的。

  李丰:近期,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301条款调查和对GPU配额的分层限制,影响中国算力密度和芯片制程。去年我们开始投资ASIC芯片。这两年AI竞争集中在大模型,我们大家都认为ASIC芯片是一个重要的方向,虽然其影响力还有限。

  每一轮科技要想提高影响力,必须落到人人可及的设备,这才是科技转换成生产力的方法。

  谷歌TPU项目对博通AI收入的增长有重大贡献。如果把模型不管是端侧,还是大模型、小模型等等,用在用户可及的不同场景,包括智能化汽车、物联网、AI手机、AI电脑、AI耳机等等。在各类终端设备中,GPU 架构主要涉及计算、数据传输与内存这三个关键方面。因为他们各自的应用场景、需求不一样,计算、数据传输、内存这三个方面的资源分配也会不同。举个例子,华为麒麟9020芯片必须要先定义AI技术解决什么功能,比如解决图像处理、照片、视频处理。因为手机在尺寸、功耗和主板上留给芯片的布局空间都有局限。

  若技术能落地到各种设备并按功能调整资源分配,中国在AI芯片领域或有机会,尤其在硬件相关领域。因为在中国,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可贴近应用厂商,且并非所有 AI 应用场景都需要最先进的制程工艺,制裁反而可能促使中国发现AI芯片新机遇。

  李泉生:呼应李丰总,博通作为老牌的芯片公司终于加入万亿美元俱乐部,靠的就是AI,刚才讲的落地的事情,好多年前我们也在深圳投入了芯动力。因为特别的架构终于成功跑了出来,只是比预期晚了两年,性价比非常好,在美国部分替代了高通。在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用AI来加快药物研发时,我非常赞同李丰总的想法,在AI当中,选择落地方向是很重要的。

  刘克峰:去年,AI领域成为全世界投资热点,美国在该领域投入领先,国内也出现了“百模大战”。科学院体系内围绕AI进行了多方面的战略性研发和布局。目前我们尚未参与大模型赛道具体应用场景的投资,而是聚焦AI底层硬技术。

  例如编译器技术,面对芯片种类非常之多、差异大的现状,编译器技术补齐了国产芯片产业生态体系中的关键欠缺环节,为算力使用方、提供方、运营方之间架起桥梁。国内专注此技术的企业较少,多为大厂的实验室参与,但随着行业的火爆,编译器领域逐渐出现了一些创业项目和相应的投资机构,我们也在着重关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

  再如AI鉴伪技术,随着AIGC的广泛应用,未来生成信息量将超过原始信息,信息造假等问题日渐凸显,可能带来诸多危害。解决此问题是需要通过鉴伪技术,为多模态信息源头加装防火墙,增加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助力AI向善,避免衍生的社会和伦理问题。目前,我们正重视相关底层技术的发展。

  李泉生:谢谢刘总,这也是中科院系统的特点,AI当中最基础的,从编译器,从基础建模包括AI治理、AI安全,我们也在关注这些领域。

  李泉生:感谢各位嘉宾的干货分享,最后一个线年之初,请每人用一两句话分享一下你对前沿科技前景的展望,从资本、技术、文化等不同角度。

  程放:前沿科技领域正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作为投资行业的一员,我们肩负着推动其发展的历史使命。目前,众多投资项目聚焦于国产替代,尤其针对一些“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我国科研科技正从跟跑迈向领跑,在领跑的赛道上已展现出杰出成绩。我坚信,在未来五年到十年内,千亿乃至万亿级的公司必将在我国股市和长期资金市场崭露头角。

  宫蒲玲:我们的前沿科技跟国际发达国家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一些尖端技术的国产替代渗透率比较低。从十八大以来,创新创业特别是科技创慢慢的变成了国家战略推动的产业。这种活力释放到创新创业者的身上,他们有极大的热情和极大的动力,大家能感受到创新带来的成功喜悦和财富效应。作为机构投资人,LP也能明显感受到财富效应。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前沿科技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正是大放异彩之时。我们坚信,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未来必将赶超世界。

  李丰:在与科技有关的讨论中,AI是核心话题之一,尤其非常关注的是中美AI竞争的走向。以TikTok为例,它有望成为全世界首个由中国企业创造的国际化媒体巨头。2010年起,美国引领的大数据创新浪潮催生了众多成功企业,其中字节跳动凭借大数据技术,引入左滑下滑等操作,满足了用户在无物理键盘的智能手机上的信息获取需求,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头部ToC公司。

  抖音和头条的成功,部分得益于中国精密制造产业链的转型。从2008年起,中国从山寨机装配制造转向精密设备制造,生产出超高的性价比的智能手机,如小米,使智能手机普及,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单一智能手机市场。这为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在淘宝的双十一活动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的数据库系统OceanBase,后来成为全世界最先进的大数据系统之一。

  在人脸识别技术方面,2015年中国曾被认为落后于美国,但经过几年发展,到2019年,中国在支付金融、酒店入住等领域大范围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此同时,中国作者在计算机顶刊上发表的优秀论文持续不断的增加,显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历史证明,技术发展依赖于应用落地、规模化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推动。借鉴历史,我们大家可以预测未来三五年大模型的发展的新趋势和领先者。

  刘克峰:前沿技术是大国博弈的关键。展望未来,我想强调两个字:一是“信”,当我们走进实验室,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交流越多,对前沿技术的信心就会越强;二是“投”,相信之后便要付出行动,无论领投还是跟投,才能分享到从百亿到千亿乃至万亿市值增长的机遇。坚信并投资前沿科技,才能把握和开创新的发展前景。

  张嘉诚:我对2025年充满期待。从政策层面看,一号文清晰展现了监管层对问题的精准把握,其问题剖析之精准,字里行间可见一斑。我们有信心消化并解决问题。

  其次,当前的创业者素质较十年前、五年前大幅度的提高,创业者已进化为全能型人才。我们投资的企业中,不乏30出头的清华本硕博成为上市公司CEO,他们既能掌握技术,又能拓展市场。经过大浪淘沙,投资行业已出清一半人员和机构,创业行业可能出清80%企业,留下的都是优质机会,我对2025年的创业环境充满信心。

  再者,从业者愈发成熟,他们沟通能力强,与监管层的沟通窗口畅通有效。我们期待2025年长期资金市场有所变化。总体而言,我对2025年充满信心,期待大家共同努力。

  李泉生:回到创业文化,各位嘉宾包括今天上午的演讲嘉宾都提到创业创新文化的问题,我同意各位嘉宾的观点,非常有信心。我们曾历经互联网1.0、2.0时代,如今在政府大力推动下,经济步入了唯有创新才能突破的阶段。我坚信,尊重创业者、培育创新文化,必将迎来广阔前景。对于2025年,我满怀乐观,坚信国运昌盛。

上一篇: 海格通信子公司预中标731亿元中国移动项目

下一篇: 《绚烂的风和海》12月18日央视一套黄金档、芒果TV同步播出赴澳门敞开绚烂的Chill Day

版权所有©万博appmanbetx官网登录苏ICP备14028946号-3咨询电话:86-25-66042546客服微信:njcdgs
LXQ消谐器|万博appmanbetx官网登录